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党校教师应当“坚持教研与实践相贯通,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能力”。作为常德市委党校年轻教师,我有幸参加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2025年春季学期初任教师培训班,在系统学习中深化了对党校职责使命的认识,也对下一步开展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现就本次学习的实践感悟作梳理分享。
教学方面:系统备课“六步法”与集体智慧赋能
高质量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结合学习体会和自身实践,我摸索出初任教师备课“六步法”:
参加集体备课
一是精准选题,量力而行。立足自身专业背景及当前重点研究方向,在党校课程体系框架内选择专题,避免选择过于宏大或完全陌生的领域,确保备课有基础、授课有底气。
二是广集资源,善用平台。打破“闭门造车”思维,善用权威平台资源。例如,通过中央党校网上党校学习全国精品课程的设计思路、案例选取和讲授技巧;依托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查找成熟课程资源,了解干部关注点;从湖南网上党校大量优质课程、教学大纲和参考资料中撷取素材,作为备课的重要支撑。
三是模仿借鉴,逐步创新。初期可适度借鉴名师经验快速入门,如我在备第一堂新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先参考省委党校名师的课程结构搭建框架,积累了信心,再逐步融入个人思考,形成个人备课思路和教学风格。
四是框架先行,AI助力。确定主题后,借助AI工具生成大纲框架或提供思路启发,再结合自身理解反复打磨,避免直接堆砌内容。大纲成型后,多方征求意见,确保逻辑严密、重点突出,避免后期大幅返工。
五是严格试讲,层层打磨。依托常德市委党校执行两级试讲制度:初稿完成后先在所在教研部内部试讲,吸纳关于内容准确性、案例适配性的修改意见;完善后参加全校试讲,重点评估政治性、理论深度和教学效果。
六是动态优化,教学相长。授课前精准研判授课对象需求,如为处干班授课侧重政策解读与宏观分析。授课后主动收集学员意见反馈,持续改进完善。
开展案例研讨
科研方面:善用资源平台与巧选突破口
对年轻教师而言,科研起步需找对方法、用好资源,实现从“入门”到“进阶”的平稳过渡:
一是借力本级平台,筑牢起步基石。积极向本地区刊物投稿,这类平台关注本地实践,对政策解读、对策建议类文章需求明确,有助于快速积累成果、建立信心。
二是巧用征文活动,夯实初期成果。相比核心期刊,省委党校、省直相关部门及市级层面的主题征文活动主题明确、周期较短、评审高效、录用率高,是科研起步的优质“练兵场”。
三是深挖既有积淀,延展学术脉络。一方面,盘活研究生阶段未发表的论文初稿、调研数据等素材,进行投稿或课题申报。另一方面,保持与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联系,主动向导师请教,也可申请加入导师课题团队学习实践。
四是积极申报课题,精准对接需求。选题是立项的关键。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找准具体问题,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对接职能部门需求,结合自身专长选题;三是关注省委党校、省文旅厅等省直单位课题申报通知,拓宽选题视野。
开展小组讨论
决策咨询方面:深入调研与精准献策
咨政建言是党校“为党献策”重要方面,需以扎实调研为基础、以团队协作提效能: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深入本市相关地区,也跟随团队赴省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报告真实有效。
二是精准选题,回应关切。聚焦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和民生热点选题,通过对接政策研究部门、利用学员论坛收集基层问题等渠道捕捉需求。例如,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考察常德市鼎城区港中坪村后,我所在课题团队迅速围绕港中坪文旅发展建言献策,咨政报告《港中坪的客人能留下来吗——关于打造港中坪村“文旅+”靓丽名片的思考与建议》获市委主要领导签批。
三是团队协作,集智攻关。推行高效课题组运作模式:一是主动联动,提前梳理研究方向,与课题组成员沟通碰撞思路,及时向领导专家请教,结合大家的专业优势确定研究主题、破解瓶颈;二是团队作战,3-4名专兼职教师合理分工,定期研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完成报告撰写和打磨,确保成果质量高、对策实、可操作性强。
作者:王杰(湖南省委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初任教师培训班学员,常德市委党校教师)
来源:红麓
作者:王杰
编辑:李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nswdx-wap.hlunet.cn/nograb/646942/58/1519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