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学习时报|聚焦三个“注重”精准发力 推动基本培训提质增效
2025-05-08 18:13:44 字号:

学习时报|聚焦三个“注重”精准发力 推动基本培训提质增效

编者按:2025年5月2日,《学习时报》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赵凯明的文章《聚焦三个“注重”精准发力 推动基本培训提质增效》,红麓公众号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优化培训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用转化三项工作重点发力,持续推动基本培训提质增效。

注重培训内容优化

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实践导向,注重能力提升,确保培训内容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贴近干部实际,切实提升培训的针对性。

上好“理论课”。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摆在干部教育培训首位,开发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课程155门,形成涵盖基础理论、专题研究与特色实践的“总+分+特色”课程体系。开展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学员开展现场教学,让学员实地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高质量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和主题教育读书班等培训班24期,覆盖学员7500余人次。

上好“党性课”。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和管理全过程,构建全链条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举办首届全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竞赛,评选精品课程36门,有效推进全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课程建设。把党纪学习教育纳入基本培训班次教学,开发完善10门专题课程。将警示教育作为基本培训班次的必修课,发挥警示教育基地作用,湖南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馆接待参观人员1800余场8万余人次。

上好“实践课”。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将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教学重点内容。针对湖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开设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等前沿课程,引导广大学员自觉主动找准中心、服务大局。

上好“能力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立足事业所需、岗位所需、干部所需,构建以需求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的现代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干部需求,“量体裁衣”办出精品班、特色班、品牌班。组织开设县域经济、“三新”领域、科技创新等专题能力提升班,提高学员抓机遇、用政策、谋项目、抓落实的能力水平。近两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285期,培训干部3.5万余人次。

注重教学方式创新

针对当前干部知识空白、素质短板和能力弱项,精心优化设计教学方式,着眼业务需求精准施策,积极采取“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方式,不断拓宽教学渠道,提升培训实效。

坚持“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把教学方式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安排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专题120余个。把现场教学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移动课堂”,精选90余个典型企业、科创基地、未来社区等作为现场教学点或基地,让学员在现场体验中受教育、提能力。

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每周四上午开设“共享课堂”,下午安排“外请报告”,近两年来共有160余位省级领导和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到党校授课。用好用活学员“两带来”机制,让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研究成果走。推动学员“走出去”学,聚焦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先后组织9个基本培训班次近500名学员,分赴上海、厦门、昆山等地开展互换式、混编式异地教学,交流思想、拓宽思路。选派50余名教职工赴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培训者培训”,引入干部教育培训新理念。

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搭建多元化培训载体,把课堂搬上“云端”“指尖”,充分利用“湘江大讲堂”“共享课堂”等线上平台,常态化组织各级各类党校学员参训,近两年来组织湖南党校系统参加“湘江大讲堂”直播23次、“共享课堂”50余堂,覆盖学员16万余人次。开通湖南网上党校集中视频培训,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全面共享。

注重学用转化质效

坚持结果导向,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决策参考、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实招硬招,通过组织学员深入实践、调研献策,推动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为地方发展注入新活力。

转化为决策参考的“金点子”。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培训“课堂”搬到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加大案例式教学力度,紧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文商旅融合发展等主题,让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2023年秋季学期,围绕湖南省委主要领导给中青班学员布置的“研究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顶层设计”课后作业,组织学员撰写形成1篇总报告、4篇分报告和143个“金点子”等成果并上报省委,获得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和34处批注。近两年来,组织学员先后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近50篇,其中30余篇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咨政成果。

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药方子”。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做到省委、省政府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2024年春季学期,针对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组织第66期中青二班学员形成“一个总报告、五个分报告”的阶段性成果,提出了大力发展湖南新能源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31条对策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建议被采纳。

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新路子”。积极创新学员参与调查研究机制,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现场调研+小组讨论”等模式,组织学员走进一线,紧贴群众需求,总结提炼群众智慧,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同时,建立培训述学、成果分享等机制,为学员搭建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学员将培训所学应用于实践的热情。2024年5月,校(院)组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座谈交流,形成《常务副县长们的困境、期盼和建议——对30名常务副县(市、区)长的访谈调研情况分析》报告,获得省委主要领导在内的多位省领导肯定性批示,调研成果转化成为地方政策措施。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赵凯明

编辑:李雯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