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校青年说 | 青春向党,步履铿锵
2025-05-19 10:19:32 字号:

党校青年说 | 青春向党,步履铿锵

编者按:在党校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沃土上,青年学子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他们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锻炼实践的能力,收获温暖的情谊。今天,让我们走进“党校青年说”栏目,聆听湖南省委党校研究生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热血与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518095904.jpg

周亚宁

2023级法硕专业研究生

在党校的时光里,遇见更好的自己。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讲述人周亚宁,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党校赠予我的》。

时光流转,不觉已走过了在党校求学的一大段旅程。回望来时的路,春风作序,夏雨为章,每一个晨曦与暮色,每一次成长与前行,党校都以温暖而有力的手掌,托举着我向前。

党校赠予我的,首先是精神的种子

还记得初入党校的第一课,就是走进湖南党性教育馆,了解湖南籍老一辈共产党人秉持初心、勇担使命、奋勇前行的光辉历史。当脚步转入湖南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馆,气氛骤然凝重——通过以案释纪、以案说法、以案示警,我们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站在“切勿伸手”警示装置前,作为党员的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是共产党人永不能卸下的铠甲。

这种信仰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党性教育中,更浸润在法律人的职业坚守里。今年年初,我们专业的王老师帮助家属维权的案件令我印象深刻,当她作为家属代表,为病逝的19岁大学生争取权益而谈判时,她完全可以选择更“高效”的谈判策略——以家属过激行为施压,或借舆论浪潮逼迫对方让步。但谈判桌前彻夜不眠的数十小时里,她始终以法律人的纯粹姿态据理力争。事后,当同学们提出为什么不利用舆情时,她用坚定的眼神和坚决的语气告诉我们:“我们是法律人,我们就要用法律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逝者博同情是亵渎生命,用舆情压谈判是玷污法律。这不是我内心的法律信仰。”这句话让我懂得了法治精神最本真的模样,更在心中树起了永不倾颓的职业灯塔——法律人当如斯,以专业为剑,以信仰为盾,在人间坎坷中守护永恒的正义之光。

低头思考,别有体会。党校带给我们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三颗种子:敬畏信仰、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这些种子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生长,成为抵御诱惑和腐蚀的坚强屏障,构筑起新时代青年人坚不可摧的精神家园。

党校还赠予我实践的熔炉

如果说精神成长是树苗的扎根,那么实践活动,便是风雨中打磨枝干的历程。

在“红麓”微信公众号上投送的数十篇新闻稿,是我对党校生活中每一个温暖瞬间的记录。伟人故居前整齐列队的身影、探访智能制造企业时求知若渴的眼神、拔河赛场上咬紧的牙关与整齐的助威声浪,这些碎片化场景经由文字重组,最终呈现为研究生群体精神风貌的立体拼图。我想,当数年以后再次翻看这些稿件,其中的一字一句都会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那些有滋有味的时光里。

难忘2024年9月那场残联晚会。当来自永州的盲人中阮演奏者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登台时,作为志愿者的我为她放置话筒。当指尖无意中触到她掌心的粗糙,我知道那是长期练习形成的茧痕。《丝路驼铃》的悠扬旋律在黑暗中响起,中阮的共鸣箱随拨弦轻晃,她的专注让整个舞台泛起微光。下场时她轻声说“谢谢,辛苦你了”,那一刻忽然懂得:党校赠予的实践熔炉,不是锻造标准化的螺丝钉,而是让每个灵魂都能成为独特温暖的发光体。

党校也赠予我生活的温柔

成长不只在课堂,也在点滴生活中。

红麓文体中心的健身房和篮球馆,成了学习之外锻炼身体、释放压力的天地。挥洒汗水的日子里,同学们在突破体能极限中重塑对自我的认知,也在每一次肌肉酸痛中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党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醒我们,精神的高远和身体的强健,缺一不可。

还有食堂里,那一份份既健康又可口的饭菜是细致与用心的体现,减油减盐不减量是学校对我们的关怀。这人间烟火气,恰是党校最温情的注脚。

在党校,收获已满怀,而思考也悄然生长:我能回馈党校什么?

我想,首先是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来回馈。作为党校研究生,我们不仅仅是学生,更是理想与信念的传承者。党校研究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骨子里流淌着的红色基因。当同龄人追捧流量明星时,我们更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里的民生细节;当网络出现虚无主义时,我们始终坚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其次,是以更加积极的行动来回馈。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继续在各类实践中磨砺自我。参与组织、服务同学、贡献智慧,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为党校增光添彩。

更重要的,是以更加崇高的信仰来回馈。生活不会一帆风顺,风急浪大是生活的常态。无论何时,我将以党校精神为帆,以理想信念为桨,劈波斩浪,笃行不怠,努力成为一名信仰坚定、意志坚韧、业务精湛的新时代党校青年。

人生最好的际遇,莫过于在最需要成长的时候,遇见最好的土壤。

党校赠予我的,是精神的种子,是实践的熔炉,是生活的温柔。而我,愿以青春为誓,以奋斗为歌,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微信图片_20250518095937.jpg

邓佳欣

2023级社工班研究生

热爱之火党校燃,追梦社工心中路。大家好!我是讲述人邓佳欣,今天想分享的主题是《因热爱启航 赴青春之约》。

作为一名研二的社会工作研究生,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个专业,我的答案始终是——热爱。在旁人眼中,社会工作或许是陌生的“舶来品”,可我却被其“助人自助”的理念深深吸引。它以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为方法,致力于促进社会公正,调和群体矛盾,修复社会关系,是连接案主与社会的桥梁。这份独特价值,坚定了我在专业道路上探索的决心。

在党校的学习经历,更是为我的专业成长注入了红色动能。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丰富的理论资源,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野。“麓山求真”系列讲座上,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探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等课题。他们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分享社区治理新路径、弱势群体帮扶新方法,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工作专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之余,我努力将社会工作专业与党校所学深度融合,积极投身于实践之中。还记得备战第八届湖南省高校研究生辩论赛时,我巧妙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将团队成员紧密凝聚在一起。在研究生学生会办公室里,我们如分析社会问题般拆解辩题,用“优势视角”挖掘队员特长,合理排兵布阵。辩论场上的激烈交锋,恰似社会工作者协调多方利益,以理性思维探寻最优解。回忆起那段时光,办公室桌上堆满了写满字的A4纸和空空的塑料瓶,它们见证了我们的努力与坚持。而比赛结果也刷新了我校的历史最佳成绩,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奖励。此刻,我深深理解了网络上特别流行的一种说法叫“群像的魅力”,我们因为辩论而聚集,团队中每个人各司其职,上场前有说不完的加油鼓劲,赢了是“还好有你”,输了是“还有我呢”。一群人的故事似乎总是比一个人的故事更有魅力,生动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优秀和成绩,而是我们这群热爱辩论的“疯子”。

在研究生学生会工作中,我以“为人民服务”宗旨为指引,将“助人自助”理念贯穿服务同学全过程。从外联部到主席团,我组织党员同学带头开展志愿服务,运用社会工作项目管理方法细化工作,通过团队协作提升服务效能。无论是辩论赛的并肩作战,还是学生会的务实工作,都教会我一个道理,只有将专业知识与党的理念紧密结合,才能在服务集体、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

回望近两年的求学时光,从专业选择时的坚定,到辩论赛场、学生会中的成长与蜕变,背后都是热爱与同行的力量。热爱,让我在迷茫中坚守初心;同行,让我们在奋斗中彼此照亮。未来充满未知,但我坚信,只要怀揣对社会工作的热爱,与志同道合者携手共进,我们不仅能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精彩足迹,更能汇聚成照亮时代的光芒,为社会发展贡献属于我们的青春力量。

剪辑:张可可 李雯 

策划/编辑:李雯

来源:红麓

作者:红麓

编辑:李雯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