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陶焘:培育林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7-27 21:43:23 字号:

陶焘:培育林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编者按:《湖南日报》2024年7月16日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陶焘的文章《培育林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着力发展森林碳汇。近年来,湖南全力以赴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年度国土绿化面积数次夺得全国第一。湖南2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林地1.91亿亩,森林覆盖率近六成。

然而,从衡量森林质量重要指标之一的森林蓄积量来看,湖南每亩森林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的46%。且有数量不少的盐碱地、矿山、石漠等,面临着艰巨的绿化任务。因此,湖南的森林整体质量仍有提升空间,森林碳汇潜力较大。作为森林大省,湖南要大力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及单位面积森林的蓄积量和生长量,以提升全省的森林碳汇量,为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筑牢碳汇基础。

以科技创新赋能林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要围绕森林固碳机理、碳汇形成与调控机制、碳汇核算方法学等开展基础研究,增强林业原始创新能力;针对困难立地造林、森林资源保护、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强化碳汇林种质研究,选育一批速生丰产、抗逆性强、碳汇功能好的林木新品种,不断提高造林良种使用率;依靠数字创新技术及时精准预警和监测森林火灾、病虫害等情况,改善林业经营管理;推动建立健全林业碳汇相关技术标准和计量监测评估体系;推进北斗、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研发,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提升碳汇计量监测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林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林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选拔机制,造就一批林业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基层林业科技骨干,为林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以产业升级催生林业新质生产力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载体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林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要求。打造林业数字化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串联”起林业生产的各环节及要素,分析利用林业经营数据,形成科学有效的林业产业决策机制,不断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科学合理采伐利用和更新,优化森林年龄、组成和空间结构,为新的森林生长腾出吸碳和储碳空间;做好“竹科技”“竹工艺”“竹文化”等文章,支持桃江县、绥宁县等竹产业重点发展区打造“一县一特”主导产品,充分发挥竹林固碳量大、生长周期短等优势,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对木材的加工、使用和回收利用水平,有效延长木产品储碳时间并减少分解释放;推动林业产业链企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在全省范围内扶持一批专精特新林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赋能“碳汇林”项目开发与交易,拓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林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跨界融合,培育气候智能型林业、林业生物产业、林业生态服务业、林业文化产业等新业态。

以深化改革激发林业新质生产力

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深化林业改革是重要保障。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加快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支持小农户通过多种形式联合经营,扩大规模;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国有林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通过合作、托管、租赁等形式开展联合经营;引导各类企业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等形式参与林业经营,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支持符合国家及湖南碳市场要求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建立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拓宽抵押物范围,提高林权抵押率,适时推广会同县“政府搭台、银行贷款、保险承保、收储兜底”的创新性林权抵押贷款机制,鼓励探索将林权资产折资量化为“林票”的运行模式,以增强森林资源资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陶焘

编辑:李雯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